top of page

在我們共同面對即將來臨的2030大年代之際
有幾個不容忽視的事實已在眼前
而我們只有兩個基本選擇

「面對」、或者是
「按兵不動-繼續觀察」!

自然環境變遷下對人類棲地的異常影響    縱然有議者仍對「全球暖化」的現象有所爭議,但近年極端氣候對環境造成的破壞正逐步升高,卻已是不爭的事實。全球「淨零排放」的努力更已是從說服提升至強制的層面。2030會是關鍵時刻!我們必須決定現在就真誠面對,採取積極的行動?還是繼續觀察及等待到不得不的時刻...

事實三

台灣海峽的風險不曾降低:不論支持什麼樣的政黨顏色、不論我們「賭」會(動武)!還是不會(動武)?台海軍事風險持續在升高是另一個事實。無論由於領導人的更替,或是基於建政百年的豐功偉業,或只是擦槍走火...2030年代都或將是關鍵時刻!台商企業究竟該決定如何面對這個事實,是爭取足夠的時間,採取資產分散的有序作為?還是繼續觀察和等待,期盼和平到來的時刻...

事實二

供應鏈正從全球長鍊發展為區域短鏈:全球供應鏈在中美貿易戰外加Covid-19的影響下, 已經受到重創。影響所及,歐美企業已經漸失去對以「中國製造為核心的全球供應鏈」的倚賴,這是不爭的事實。此一沒有回頭路的漸序發展,目前雖然尚方興未艾,但從統計資料上來看(左側附圖),美國工廠投資金額,已經告訴了我們一個事實;到2030年代將是成熟的階段?還是過熱的階段?我們是否要在此時借力使力,順勢佈局北美市場、歐盟市場?或是按兵不動,繼續觀察...

事實ㄧ

前往北美,不同類型的企業會面臨不同的挑戰!

維持「家族企業」及/或「中型企業」(營業額美金五百萬至五億之間)是一種企業形態的選擇。發展為上市公司以及大型機構型企業,則是另一種選擇!數據顯示,台商仍多以「家族型態中小企業為主」,此一型態的企業在發展「國際化營運」的時候,會需要哪些關鍵性的外部資源?

最重要的資源一定是人才

家族型態的企業對人才的重視是「信任」優先於「才幹」,在此一現實之下,難以邀集以及留用人才。尚且「人才」不只是一個人、而是發展團隊、建立領導。想到要「外派」則勢必更加困難!…但「問題亦即是答案」,我們或可透過發展類似日本的模式及制度,外派可信任和有潛力的人才,提升他們的整體經營能力,以解決家族企業長期的人才窘境!

建立公司治理及風險管理的機制

海外業務誰才是真正的決策者?在初期,總公司是決策拍板的地方,但海外經營團隊或將會因此失去即時反應市場的決策速度(甚至品質);隨著業務發展,海外的團隊逐漸轉虧為盈,屆時決策拍板就會漸漸往在地的經營團隊傾斜,但總公司則將承擔營運透明及內控風險。我們認為核心的解決方案在於及早建立公司治理以及風險管理的企業文化與機制,並且自外(海外子公司)而內(總公司)進行變革。

資金未必會是問題,但財稅規劃及管理絕對是真正的挑戰!

台商企業在過去數十年的資本累積之下,直接投資的能量足夠。但海外投資不只是有沒有錢投資的單純問題,更是財務/國際租稅規劃及管理(考慮中美租稅近期的發展,重複課稅的問題已近有解),透過清晰與即時的帳務與報表編製,以及進行各項管理分析,尋找問題及改善之道...眼前的財務策略必須要與企業長期規畫(Corporate Planning)相扣合,而不該獨立存在!
攝影師排隊

事實二

bottom of page